亲们,这本古言简直绝了!我一头栽进去就出不来了,晚上熬夜到凌晨也舍不得放下。每个角色都鲜活得像从书里走出来,剧情跌宕起伏,让人欲罢不能。读完心里那个滋味,复杂又满足,就像经历了一场跨时空的恋爱。真心推荐,不看真的会后悔错过这场古韵今风的盛宴!
《暖君》 作者:闲听落花
第1章初来乍到
长安侯李明水垂头跪在皇上面前。
“是个女孩儿?”皇上声音微沉。
“是。说是,很像臣。”李明水喉咙有些紧。
“你的意思呢?”皇上沉默片刻,问道。
“请皇上拿个主意。”李明水头往下垂的更低了。
“接回来吧。”皇上应的很快,“朕也想看看。”
“是。”
李明水磕了个头,站起来,垂手垂头往外退。
“明水,”皇上突然叫住李明水,“现在还梦到她吗?”
“是。”李明水站住。
“朕很后悔。”
“皇上,”李明水抬头看向皇上,“您知道,臣一直感激您,就象当初,您让臣离开您,到军中历练一样,虽九死一生,却精彩痛快。臣不悔。”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阳光灿烂。
李苒坐在廊下小杌子上,后背靠着墙,伸直双腿慢慢晃着,看着眼前这个四方小院。
半夜醒来时,漆黑一团中,听着闷钝的更梆声,她以为到地府了。
可没等来牛头马面,天却亮了。
她看着一个高大健壮的老妇人拎着一小一大两只红铜壶,推门进来,好象没看到她一般,将小壶放到桌子上,拎着大壶往帘子那边的铜脸盆和红铜牙缸里倒上水。
她坐在床上,看的呆愣。
好象不是地府。
老妇人出去,李苒站起来。
小壶里是茶,茶清香而淡,牙缸脸盆里的水温热正好。
老妇人再次进来,送了一碗米粥,一个馒头,一碟子咸菜。
老妇人出去,再进来,开始铺床叠被,细细擦试床柜桌椅,接着开始跪在地上擦地。
李苒和她说话,才发现她是个聋子,聋子都哑。
她已经照过镜子了。
镜子在窗下的梳妆台上,两只巴掌那么大,镜面大约从来没磨过,模模糊糊,不过也能看出来,这是一张陌生面孔,挺好看,很稚嫩。
屋子窄长,一边挂着帘子,帘子里面一只沐桶,一只马桶,脸盆架上放着红铜脸盆。牙缸牙刷。
帘子这边,一床一柜,柜子里除了两床半旧的被褥,就是衣服了,分成三摞:夏天,春秋,和冬天,叠放的整整齐齐。
衣服都是她的,干净齐整,没有任何破损,却旧的颜色都快褪尽了。
床上被褥干爽松软,却旧,和衣服一样。
屋子另一边,一只书架一张书桌一把椅子。
书架上有几十本书,全是诗集,翻的很旧。
书桌上有笔墨纸砚,笔是旧笔,墨用了一半,纸是裁好的,整整齐齐码在一只木盒子里,上面压着把雪亮锋利的裁纸刀。
却没有一丝半张写过字的纸。
屋子正中,放着张方桌,桌子旁只有一把椅子。后面靠墙放着张条几,条几上放着个小小的红铜滴漏。
外面一间小院,两间厢房。
一间厢房里只有一张床,是聋哑妇人的住处。
另一间是厨房,干净的发亮,油盐酱醋应有尽有。
整个院子,所有一切,风格统一:干净,整齐,旧。
唯一不寻常的,是柜子里有一只一尺长半尺宽半尺厚的小箱子,箱子没有锁,一掀就开,里面已经空了一半,另一半,整整齐齐码着三寸来厚的金页子。
院子太小,东西太少,片刻功夫,李苒就看无可看,坐到廊下发呆了。
眼前的境况,让她仿佛回到了上学第一天。
那天一早,她被居委主任带着,穿着干净的校服,背着书包,在学校里过了长到那么大以来最快乐最满足的一天。
放学回到家,那个常年脏乱不堪的小院里,空空如也,她熟悉的人,一个都不见了,只有那个叫房东的老太婆,用力扫着地,骂骂咧咧。
她被抛弃了,却从此得到了自由。
眼下,她应该是被囚禁了,且耐心等一等,看一看。
李苒晃着脚,心情不算好,可也绝不算不好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滴漏上的指针指到午正,老妇人端进一小碟炒青菜,一小碗干虾仁炖豆腐,一碟子葱爆羊肉,以及一小碗米饭。
菜炒的很好吃,米也很好吃,是粳米。
吃了午饭,李苒接着坐在小杌子上,看着老妇人从厨房出来,开始擦窗户,柱子,墙,廊下和院子里的青砖地。
李苒的目光从老妇人脖子上摇来晃去的钥匙上,看向高高的院墙,小小的院门。
院门从里面上了锁,钥匙就挂在老妇人脖子上。她要过一回,她不给。
她现在的高度,好象一米六略上一点的样子,很瘦,非常弱,她站在老妇人面前,仰着头掂量过了,完全不是对手。
出门这事不急,眼下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。
屋里有书和纸笔,以及,老妇人除了送水送饭,别的一概不理的态度,说明小姑娘是个能照顾自己,能读书能写字的正常人。
那她是怎么来的?
或者说,这个小姑娘,是怎么死的?谁杀了她?
肯定不是这个老妇人,要是她动的手,早上看到她还活着时,绝对不可能看不出丝毫异样。
肯定不是自杀,她始终躺在床上,身上没有伤,也没有异味儿。
这件事,严重,也紧急,但她没有办法,全无下嘴处。唉,只能耐心等着了。
李苒慢慢晃着脚,坐着发了一天呆。
太阳落下地平线时,老妇人送了一碗小米粥,两只小馒头,一碟子香油炒鸡蛋。
李苒吃了饭,看着老妇人再次送了洗脸水进来,刷了牙,洗了脸,坐到梳台前,将长而浓厚的头发梳透,睡到床上。
且先安心,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李苒一向日落而息,睡的很沉,起的很早。
门从外面推开,和昨天一样,老妇人进来,放一壶茶,倒上洗脸水。
李苒刷了牙洗了脸,坐到妆台前,将满头长发梳梳通,就过去吃饭。
她不会梳任何发型,活了将近三十年,头发最长的时候,也就是刚刚过耳朵,有十几年,她的头发比男人都短。
昨天她就披头散发了一整天。
没等李苒坐下,院门外先是一声呼喊,“我们是来接姑娘的,请姑娘开门。”接着就是咣咣噹噹的推门声。
李苒一窜而起,冲进厨房,拍着老妇人,示意她外面有人。
老妇人走到院门口,没开锁,凑近被推开的一寸多宽的门缝,往外看。
李苒看的扬起了眉,她这样子,警惕的很哪。
李苒紧挨在老妇人身后,踮着脚尖,伸长脖子也往外看。
外面的人从门缝里递了个什么东西给老妇人,老妇人收进怀里,咣的先关上门,接着开了锁,将院门拉开,转身就往厢房去了。
李苒有点儿懞,她没看清外面递的是什么东西,更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院门外,几个浑身绫罗的妇人齐齐盯着李苒。
站在最前面的妇人五十岁左右,神情严肃。
“这位必定就是姑娘了。”最前的妇人连院门都没进,端庄无比的冲李苒曲了曲膝,“小妇人姓钱,姑娘叫我钱嬷嬷吧。奉命来接姑娘回府,请姑娘上车吧。”
李苒愕然,正要说话,眼角余光瞄见老妇人挽着个小小的包袱,从厢房出来,挤过她和几个绫罗妇人,径自出院门走了。
李苒嘴巴抿住了,眼睛却没能控制住,瞪的老大。
她就这么走了?这怎么跟拐卖人口中途交接一样?
钱嬷嬷的目光斜过李苒,一边转身往外,一边吩咐:“老黄家的侍候姑娘上车,给她把头发梳起来。”
站在钱嬷嬷身后的一个妇人抬脚跨进院门,李苒急忙往后退了两步,躲过那个老黄家的,直视着钱嬷嬷叫道:“你们是谁?我不认识你们。”
她们是凭着信物进的门,看到她的头一句话,是必定就是姑娘了,那就是说,她们没见过她,她和她们是陌生人,可以质问一下。
“刚才不是跟姑娘说了,小妇人姓钱,来接姑娘回府。”
刚转过半个身的钱嬷嬷站住,拧头看向李苒,目光中流露出丝丝警惕。
“哪个府里?谁让你们来的?”李苒再往后退了一步。
“长安侯府,老夫人的吩咐。”钱嬷嬷声调平平,面无表情。
“你说的这些,我都不知道。”李苒紧盯着钱嬷嬷。
“小妇人一个下人,奉命来接姑娘,姑娘要是有什么事什么话,回到府里,姑娘自己去问就是了,请不要难为下人。”
李苒暗暗松了口气。
这句不要难为下人,至少说明她不是奴婢瘦马什么的,还好还好。
“还不快侍候姑娘上车。”钱嬷嬷呵斥了句。
“我要拿点东西。”李苒说着,转身进屋,片刻,抱着那只装着金页子的小箱子出来。
钱要拿好,手中有粮,心里不慌。
车子就堵在院门口,油润的木头,围着亮蓝绸车围,车前的两匹马矫健漂亮,车夫年青壮实。
老黄家的拿着把梳子,站在车门前,拦住李苒,三两下,就拢起李苒的头发,一左一右挽了两个发髻。
李苒被推上了车,车里满铺着厚而松软的垫子,宽敞到可以伸直腿躺下,四周放着的靠垫都是崭新的丝绸。
没等李苒坐稳,车子就晃动往前了。
李苒急忙放下小箱子,扑到车厢一侧,好不容易搞清楚怎么打开车窗时,车子已经走出去很远了。
车窗外面是高到看不到顶的石头墙,车子很快转个弯,四周猛的暗下来,片刻又明亮起来。
李苒急忙将头伸出车窗,往后看到了一个城门洞,以及城门上面,巨大的善县两个字。
那个小院所在的地方,叫善县。
出了城门,马就小跑起来,车子颠簸的十分厉害。
李苒坚强的趴在车窗台上,看着外面络绎不断的行人,看不清卖什么的小摊小贩,以及远处田里劳作的农人。
很快,小摊小贩没有了,行人稀疏起来,只有劳作的农人。
李苒看了一个来小时,累了,往后倒下。
歇了一会儿,爬起来,在颠簸中,一点点细细察看整个车厢。
一个个小抽屉都是空的,有暖窠茶壶杯子,也是空的。
李苒再次倒在车厢里,伸手摸到她的小箱子,拉到身边,叹了口气。
这个长安侯府,很不欢迎她么。
情况不大妙啊。
李苒早上起来的时候就饿了,早饭没来得及吃,从院门被推响到刚才,一连串儿的事儿让她浑身紧绷的顾不上饿,这会儿稍一放松,肚子就开始小声咕咕。
李苒一动不动躺着,感受着肚子里的叽叽咕咕。
她不打算喊一句她饿了,先看看再说。反正,挨饿这事,她非常擅长。
大约十二点一点的时候,车子停在间茅草搭起的棚子旁,棚子里摆着粗陋的桌子凳子,棚子那一边,几间瓦房,一排灶台,看样子是个做路人生意的小饭铺。
几个布衣婆子迎在棚子外,请李苒到旁边布幔围起的马桶上方便过,送了水洗了手,再请李苒坐到中间一张桌子旁。
钱嬷嬷和另外两个婆子,在她坐下后,在棚子最边上的一张桌子旁坐下。
布衣婆子送了饭菜上来。
李苒面前,摆了一小钵浓白的羊肉萝卜汤,一碟子醋炝莲藕,一碟子炒鸡丁,一碟子翠绿的不知道什么菜,以及,一小碗米饭,和两只小小的馒头。
钱嬷嬷三个人面前摆的菜比她这边多,她看不到是什么。
李苒先喝了两碗汤,接着吃饭。
她安静无声的吃,钱嬷嬷那边,更是一声没有,偶尔一两声筷子碰到碗碟的声音,也是她碰响的。
李苒很想把汤菜饭都吃光,她能挨饿,也很能吃。不过,这具身体不行,汤喝的太多,她只吃了小半碗米饭,就撑的吃不下了。
婆子撤了饭菜,送上茶壶杯子,很好的茶,清香透亮。
李苒站起来,走到车旁,踮脚探身,摸出暖窠里的那只空茶壶,回到桌子旁,将茶从这只壶倒进那只壶里,放回到车上暖窠里。
钱嬷嬷和两个婆子一言不发的看着她。
放好茶壶,李苒没再回棚子,沿着棚子走到靠近镇子一边,看了片刻,正要转向另一面,钱嬷嬷的声音传来:“姑娘请上车吧。”
李苒上了车,趴到车窗台上,看着一晃而过的镇子,远处的农田,和更远处的山林树木。
她知道了现在是早秋季节,这一路上有山有水,农田密布,看起来十分美好。
天近傍晚,车子停进一座前不着村、后不着店的大院子,院门口有牌子,叫迎阳驿。
第2章一把臭牌
傍晚,京城长安侯府。
阔大府邸中,居中的荣萱院里,长安侯李明水的母亲陈老夫人脸色阴沉,慢慢抿了半杯茶,吩咐小丫头,“请夫人过来一趟。”
长安侯夫人张氏过来的很快。
陈老夫人见她进来,挥手屏退屋里的丫头婆子,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。
“那年,在荣安城……”
听到荣安城三个字,张夫人脸色变了。
“唉,”陈老夫人低低叹了口气,拍了拍张夫人的手,“她已经死了,留下了一个女儿。安哥儿他爹,还有我,都是才知道这事儿。
就是大前天,安哥儿他爹下朝回来的路上,有人拦住他,递了信儿,人就在善县。
我知道后,立刻打发人赶去善县,杀了她。”
张夫人张了张嘴,没等她说话,陈老夫人看着她道:“不全是为了你,她留下的孩子,虽说是个女孩儿,还是死了比活着好,对安哥儿他爹,对咱们李家,都是死了最好。”
张夫人低低嗯了一声。
“前天早上,我照常打发人去接她,让老钱去的,我原本想着,接一具尸体回来,到城外让安哥儿他爹去看一眼,找个地方埋了,也就一了百了了。
要是这样,这事,我不打算再告诉你。可是,刚刚老钱打发人来报信,说是,人已经接到了,活生生的。”
张夫人眼睛瞪大了。
“人是信得过的,跟了我几十年的老人了,说是用被子闷死的,看着死透了才走的。”陈老夫人一脸苦笑,连声长叹,“你看看,这是个祸害!”
张夫人脸色发白。
“安哥儿他爹说,皇上已经知道了,让先接回来。咱们这里,一时半会的……”陈老夫人的话顿住。
皇上已经知道了,又发了话,她们就不能再动手了。
“只能先接回来,委屈你了。”陈老夫人怜惜的看着儿媳妇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第二天天刚亮,李苒就被敲门声叫醒,刚坐起来,屋门被推开,两个布衣婆子拿走床后的马桶,换了只干净的,接着又送进洗脸水和牙刷青盐。
然后是早饭,一碗米汁,两只小馒头,一碟子香油拌芥菜丝,一碟子腌鹅肉,一块腐乳。
李苒吃了饭,散着满头头发,直接出门。
接她的三个仆妇,只把她一个光杆人带走了,她们又什么都没带来。昨天晚上她和衣而睡,今天早上,屋里连把梳子都没有,当然,有也没用,她不会梳头。
和昨天一样,老黄家的站在车前,给她梳了和昨天一样的发髻。
车子走的很快,太阳升到头顶时,路上车马行人,越来越多,远远的,已经能看到巍峨黑沉的一座巨大城池。
善县离京城很近。
李苒紧挨车窗,专注的看着外面的车马行人。
她最喜欢看人,没有什么比人更有意思了。
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前面传来,由远而近的很快。
李苒从车窗探头出去。
车前车旁,车马行人纷纷闪避。
前面,一大群人,鲜衣怒马,迎面而来。
人马冲到车前车旁,急急勒住。
“这辆车?”一个清亮的男声问道。
李苒刚刚从车窗外缩回头,前面车门就被咣的拉开,一个漂亮阳光的令人眼晕的年青男子探身进来,无视李苒直瞪着他的目光,仔仔细细的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,一边笑,一边缩身回去,和旁边的年青男子笑道:“还真是象你父亲。”
李苒多看了漂亮男子几眼,才仰头看向另外一个年青男子。
一眼看过去,她就知道钱嬷嬷看到她时,那句这位必定就是姑娘的必定,是怎么来的了。
眼前的年青男子,一看就是和她一套基因长出来的,眉眼鼻唇,一个味儿,只是男子十分健壮,不似她细瘦孱弱。
她这个血亲也正打量着她,她从他眼里看到了厌恶、警惕、好奇,大约还有些烦恼,唯独没有友善。
“跟你说了,偏不信,看到了吧?有什么好看的?回去吧。”李苒那位血亲移开目光,勒转马头。
“好看还是挺好看的。”漂亮男子一边笑一边答着话,又看了李苒一眼,勒转马头,纵马而去。
车门被车夫重新关上,李苒一点点萎顿下去。
他们对她既不尊重,也不放在眼里。
现在,她已经可以确定,她拿到的,又是一把屎一样的烂牌。
车子临近城门,车窗被人从外面咣的放下来。
这是不许她再往外看了。
李苒坐在车里,听着外面的声音,由安静而热闹,再由热闹到安静。
又走了一个来小时,车子停下,车门打开,车门前已经放好了脚踏,李苒抱着她那半箱金页子,下了车。
没等李苒站稳,钱嬷嬷就催促道:“赶紧走吧。”
李苒抱着小箱子,跟在钱嬷嬷身后进了月洞门
钱嬷嬷脚步极快,李苒这具身体十分瘦弱,又抱着只沉重的箱子,连走带跑,气喘吁吁,完全顾不上观察周围的情形了。
足足走了将近半个小时,李苒走的头晕眼花、喉咙发甜,钱嬷嬷总算停下了,斜着李苒,交待了两个字:“等着。”往前上了台阶。
李苒呼呼喘着粗气,抖着手抹了把额头的热汗,仰头看着眼前的白墙绿瓦。触目所及,都透着富贵两个字。
院门上,荣萱院三个字,气势昂然。
这么四平八稳,有荣有萱的院名,只能是一家之主的地盘了,十有八九,是那位老夫人。
“进来吧。”一个婆子从院门里喊了句。
李苒喘着粗气,上了台阶。
她很想心平气和的进去,可这气息,不是她想平,就能平下来的。
院门两边,左右倒座房前面,是宽宽的游廊,中间的院子很大,叠着假山,种着花草,一道深溪从里面蜿蜒出来,水流很快,水里锦鲤亮闪。
沿着游廊又进了一道门。
这肯定就是所谓的垂花门了。
李苒站住,仰头多看了几眼层层叠叠、雕画精美的斗拱和花板,以及门头两边垂下来的足有七八层花瓣的垂莲头。
垂花门正中,放着架富贵花开绣屏。
李苒走近一步,伸头过去,仔细看,还真是绣出来的,这纱质量真好,薄到透明,精细的看不到经纬线,真是好手艺。
绕过绣屏,迎面五间上房华美高大,正中的一扇门垂着厚重的深紫色团纹缎面帘子,帘子外面,垂手站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丫头。
李苒走到帘子外,帘子从里往外掀开,一股子令人舒适的清新果香扑面而来。
“进来吧。”一个十八九岁的锦衣少女,脸上带着笑,示意李苒。
李苒跨过又高又厚的门槛。
屋里非常宽敞,富贵逼人。
靠东边一张塌上,半歪半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,塌前扶手椅上,坐着位四五十岁的妇人。除此之外,就是垂手侍立的丫头婆子了。
老妇人和妇人都是面无表情,冷冷看着她。
李苒抱着她的小箱子,站在屋里,垂眼垂头。
她不知道该做什么,她是真真正正、完完全全、彻彻底底的,一无所知。
“老夫人,侯爷来了。”门外传来小丫头脆声禀报。
塌上的老夫人似有似无的哼了一声,扶手椅上的妇人从李苒身上移开目光,看向百宝阁。
李苒往旁边挪了挪,趁机转了点儿身,看向门口。
一个高大壮硕,五十岁左右的华服男子进来,径直走到塌前,欠身长揖,“阿娘。”
扶手椅上的妇人站起来,冲男子曲了曲膝,往旁边半步,站到了扶手椅侧后。
李苒抱着小箱子,默然看着。
这个男子,一看就是进城前她看到的那个年青男子的父亲,应该也是她的父亲,生物学父亲,那位长安侯。
这两个妇人,看来一个是他娘,另一个,肯定是他媳妇了。
“坐吧。”老夫人指了指那把扶手椅。
长安侯李明水坐下,这才看向李苒,目光落在李苒怀里的小箱子上,眼神骤利,脸色变了,“这箱子,里面是金页子?”
“是。”李苒答的干脆利落。
很明显,他认得这箱子,也许这箱子是他的,金子也是他的。
“用了?”长安侯喉咙发紧。
“还有一半。”李苒没有正面回答,她不知道这箱子里原来有多少金页子,也就不知道用没用。
老夫人的脸色更加阴沉了,端起杯子垂眼喝茶。
站在长安侯李明水背后的妇人抿着嘴唇,目无焦距的看着屋角。
长安侯喉结滚动,好一会儿,才看向老夫人,欠身道:“她娘没给她起名,也没告诉她她的身世,阿娘替她起个名吧。”
“我有名字。”李苒立刻接话道。
“谁给你起的名?”长安侯很是意外。
“我自己,我叫苒,苒苒齐芳草。”李苒迎着长安侯的目光。
“那字呢?”长安侯说不出什么神情,接着问道。
李苒一个怔神,是了,名和字是两回事。
“字也是苒。”李苒打了个马虎眼。
“她既然给自己起了名了,就叫苒吧。”老夫人看着李苒,目光冷冷。
“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吗?”长安侯呆了片刻,又问道。
李苒摇头。
那位生母连个名都没给她起,她不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,就太正常了。
“你今年十七,生在十月初九,寅末,你姓李,是我的女儿。这是你太婆,这是你母亲。我们刚刚知道……”长安侯喉咙微哽,“我还有个女儿。”
长安侯李明水看着李苒。李苒在他眼里,看到了浓浓的悲伤。
第3章既来之则安之
李苒跟着个婆子,出了荣萱院,沿着条青砖路,绕往荣萱院后面。
从她进去到出来,那位老夫人和夫人,没和她说一句话。
李苒一颗心倒踏实了不少,老夫人和夫人这态度,至少说明这两位都挺实在的,相比于口蜜腹剑,还是明刀明枪更让人安心。
这一家子,从那几位仆妇,到这位老夫人,这份明朗态度,让她大致能推出整件事:
小姑娘的生母是那位长安侯一时之欢,瞧长安侯那幅样子,大约还挺喜欢那位生母。
不知道为什么,长安侯留了种之后,一走了之,当然也可能是那位生母一走了之,总之,长安侯应该是不知道他留了种,还结了只瓜。
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,然后,她被接回来了。
长安侯和他媳妇儿,大约挺恩爱。那位夫人那满腔的愤懑,简直要喷薄而出。
有感情,才有愤怒啊。
这事儿,换了自己,对着这么个突然冒出来的私生女,以及长安侯那一脸的怀念,她早就一巴掌甩在长安侯那张老脸上了。
可那位老夫人是怎么回事?
老太太们的逻辑,不都是只要是她儿子的种,就是她的亲孙子亲孙女,多子多孙多多益善么?
他家这么富贵,又不是养不起。
怎么这老夫人看自己,也跟看仇人一样?
难道这老夫人不是长安侯的娘,长安侯是倒插门?可那位夫人和老夫人,一点也不象,长安侯跟那位老夫人好歹还有几分相像……
李苒一边走一边想一边到处看。
这个府,非常大,非常漂亮,非常新,透着股子过于端庄的味儿,看来那位夫人很能干。
没走多远,就到了一座和这个侯府一样漂亮崭新的院子前。
婆子站住,冲院子里喊了声:“秋月姑娘,姑娘来了。”
李苒站在台阶下,仰头先看了看院门上翠微居三个字,目光下落,看向院门口挤成一排的七八个小丫头。
打头的是个十七八岁的漂亮丫头,已经提着裙子跑下台阶,先和带她来的婆子欠身笑道:“有劳。”
带她来的婆子和秋月客气了两句,转身走了。
秋月飞快的将李苒打量了一遍,曲膝笑道:“姑娘辛苦了,婢子叫秋月,姑娘请。”
李苒抱着小箱子,上了台阶。
这个院子和老夫人那个荣萱院差不多布局,只是小了很多。
走个十几步,就进了垂花门。
垂花门也是简装版,没有屏风,却有两扇门,站在垂花门下,三间上房就在面前。
这个院子和善县那个小院比起来,差距之大,相当于豪华宫殿和民房。
可是,宫殿只怕居之不易啊。
不易就不易吧,李苒已经大体知道了自己的处境,也就放宽了心。
至少这会儿,她还看不到努力的方向,而且,照她的直觉,短时间内,她所有的努力都只会是负作用。
那就先既来之,则安之吧。
“我想洗个澡。”李苒干脆直接的提要求。
正不停打量着李苒的秋月意外到愣忡,片刻才反应过来,忙曲膝应了声是。
李苒说完,径直进了上房,放下小箱子,将三间上房从东到西看了一遍,站在屋子中间,左边看看,右边看看,笑起来。
这三间上房,比善县那三间,宽大很多,豪华很多,东西多了很多,但是,这三间上房给她的感觉,和善县一模一样。
冷冰冰态度鲜明:就是仅仅是让你活着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长安侯李明水从母亲陈老夫人的正院出来,回到自己院里,呆坐了很久,扬声吩咐道:“叫周娥来。”
外面应了一声,没多大会儿,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在门口禀报一声,进了屋。
“我有个流落在外的女儿……”长安侯语调凝涩。
周娥抬头,满脸惊讶。
长安侯看着周娥那一脸的惊讶,苦笑道:“是她的女儿,已经接进府了,安置在翠微居,你去照看一阵子。”
“怎么照看?”周娥看着长安侯问道。
“别太委屈了她……算了,就平平安安吧。”长安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话。
周娥应了声是,正要垂手退出,长安侯又叫住了她,“她有个匣子,你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金页子,缺的,替她补满,找朱战支取。”
朱战是长安侯身边的长随头儿,他经手的银钱,都是长安侯亦公亦私的诸多隐秘收支,那位姑娘的用度从这儿支用,真是合适极了。
“要是以后又缺了呢?”周娥一向仔细周全,又问了句。
“补满就是了。”
周娥答应一声,垂手退出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李苒三四天没洗澡洗头了,这会儿知道了大体境况,一时半会坏不到哪儿去了,一颗心安定下来,痛痛快快的洗了个舒服。
李苒从沐桶里站起来,刚才给她洗头的丫头举着件披风一样的棉长衣给她裹上,李苒出了沐桶,两三个丫头围着她,擦干水,一件件给她穿衣服。
李苒认真仔细的看着那些衣服,这几天她都是和衣而睡,要是没人帮忙,她真不会穿这些衣服。
丫头们穿好衣服,请李苒坐下,又穿了鞋袜,李苒出来时,周娥已经站在屋里,目不转睛的看着从净房中出来的李苒。
李苒却没注意到这屋里多了一个人。
这个院子里有多少人,都是谁,她不打算多管。
用脚指头也能想出来,这个院子里的人,不管是那位夫人挑的,还是老夫人点的,必定都是挑出来看着她的。
她一个孤女,要和这府里当家夫人、老夫人抢人手争人心,那就太白痴了。
这一块,没有努力的必要,也就不用多花心思。
“我渴了,也饿了。”李苒坐到塌上。
一个丫头上前替她脱鞋,另一个抱着一厚叠棉帕子,半跪在她身后,替她绞头发。
大丫头秋月曲膝道:“不知道姑娘的口味,茶是淡一些还是浓一些?热一些还是凉一些?这会儿只有龙凤茶和乌顶……”
“都行,茶淡一点。”李苒打断了秋月的话。
在善县时,那些茶很淡,她先尽量靠近那位小姑娘曾经的生活。
“是。”秋月示意一个丫头去沏茶,瞄了眼周娥,接着陪笑道:“这会儿已经过了饭时,厨房已经封了火,要是现做,得请了夫人示下,姑娘先吃几块点心垫一垫行不行?”
“行。”李苒答的干脆利落。
一直看着李苒的周娥眼里闪过丝丝怜悯。
“姑娘,这是周姑姑,是侯爷特意点过来侍候姑娘的。”秋月接着陪笑道。
从她被点过来侍候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姑娘到现在,一天多时间里,她预想过无数种这位姑娘会说什么做什么哪能哪能,她又该如何应对,可眼前这位姑娘这份直接淡漠,完全在她的意料之外。
这份淡漠,让她生出股莫名其妙的不托底不自在,不由自主想找些话说说,或是找点事做做。
李苒看向周娥,周娥冲她微微躬身。
“有劳。”李苒点了下头,算是还了礼。
侯爷点过来的,点过来干什么?看着她?还是看着别人?大约都有,好象不是坏事。
周娥被她这一句有劳,说的眉梢微挑。
这位姑娘气势难得,到底血脉不一样。
第4章来历不凡啊
宫中。
一身黑衣的谢泽刚刚踏上延福殿的台阶,垂手侍立在殿门口的内侍就欠身笑道:“皇上吩咐过了,请谢将军直接进殿觐见。”
谢泽嗯了一声,抬脚跨进门槛。
“小谢来了。”皇上放下手里的朱笔,用力挺了挺后背,“朕真是累坏了。刚从善县回来?”
“是。”谢泽走近些,跪下见礼。
“起来起来,快说说。坐那儿说,朕可不想仰头看着你,脖子累。”皇上看起来很有兴致。
“是。”谢泽站起来,正襟危坐在皇上示意的锦凳上。
“陶忠是乙未年十一月初,带着那位姑娘到的善县,陶忠在善县一直做妇人打扮。
初到善县,陶忠抱着那位姑娘,住在接福客栈,五天后,就买下了那位姑娘居住的小院,找了个外地逃难到善县的妇人给那位姑娘做奶娘。
找奶娘是客栈掌柜经的手,说记得很清楚,陶忠一连看了几十个,才挑中的,奶娘姓邹,当时只有二十出头,头生子刚刚病死,掌柜说邹氏话极少,人很秀气,仔细能干。”
“陶忠挑的人,差不了。”皇上悠悠然接了句。
“是,两年后,邹氏离开善县返家,陶忠又从女学找了位自梳的女先生,姓黄,照顾那位姑娘。
两年前,黄先生病故,病故前半年,陶忠就将她搬出那间小院,托在两三里外的尼庵里,请人照顾,饮食医药都十分精心,黄先生死后,照自梳女规矩火化后撒灰入土。
黄先生之后,是现在这位既聋且哑的孤寡妇人,她是逃难到善县的,没人知道她姓什么,哪儿人,都叫她聋婆子。照顾那位姑娘之前,聋婆子四处打零工为生。
臣属下有个能和聋人比划些话的,仔细问了,她能比划的意思极少,知道的也极少,只翻来覆去说那位姑娘可怜,说那位姑娘是个哑子,大约那位姑娘极少说话。
周围邻居都没见过那位姑娘,奶娘邹氏和黄先生都是话极少的人,也极少出门。”
“陶忠真没跟他家姑娘住在一起?”皇上眉头微皱。
“是,先是在隔壁租房居住,后来买下了那两间屋,臣到的时候,屋里已经空无一物。
照顾黄先生最后时日的两个姑子,仔细审过,说黄先生从来没跟她们提过那位姑娘,那个邹氏,已经让人去找了,不过。”谢泽看着皇上,“十四年前,正是皇上迅猛推进,扩展疆土的时候,可能的州县太多,找到的希望渺茫。”
“不用找了,陶忠能放她走,她就肯定一无所知。”
“臣也这么认为。”
“陶忠说那位姑娘不知道自己身世,也不认识他,你怎么看?”皇上站到谢泽面前,低头看着他问道。
“那位姑娘眼神明亮灵活,举止却有些粗野,臣以为陶忠所言为实。”
“唉。”皇上长叹了口气,“看来,真象陶忠说的,他家主子是真的恨明水,恨到连他的孩子都不愿看一眼,唉,何苦呢,唉,这事别跟明水说。”
“是。”谢泽垂下眼皮。
陶忠说他那位主子,不是恨李明水,她是极其的厌恶和鄙夷他,以及皇上。
“陶忠把他家主子埋在哪里了,只怕没人知道了。”皇上神情怅然。
“臣……”谢泽就要站起来。
“坐下坐下。”皇上抬手按在谢泽肩上,“这事,你有什么错?陶忠油尽灯干之人,审无可审,再说,朕吩咐过你,他说多少就听多少。
这件事不提了,那位姑娘,你挑几个人看着些,明水已经安排人看着她了,你的人远着些,别让明水知道。”
“是。”
“去见见太子吧,明天早朝没什么大事,你辛苦了这几天,明天不用起早,好好睡一觉歇歇。对了,别忘了跟太子提一句,朕累坏了。”皇上指着自己的脸。
“是。”谢泽嘴角露出丝丝笑意,站起来告退出去了。
皇上看着谢泽出去,站着出了好一会儿神,才坐回去,接着看奏折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李苒绞干头发,吃了几块点心,喝了两三杯茶,见这张塌比床还宽敞许多,有靠垫有薄被,干脆躺倒睡着了。
她在路上颠簸了两天,夜里又没睡好,又累又困。
秋月看着李苒自己躺下,拉被子盖上,片刻功夫就呼吸绵长,明显是睡着了,呆怔了好一会儿,才恍过神。
这位姑娘跟她预想的完全不同,她简直是个怪物!
“周姑姑,姑娘到的急,我过来的也急,好些东西都没收拾过来,姑娘这会儿睡着了,烦您看一会儿,我去拿点急用的东西。”秋月陪笑和周娥道。
她原来是老夫人院里的二等丫头。
周娥明了的笑道:“你得另安排人看着,我不会侍候人。”
“是我糊涂了。”秋月忙笑应了句,和几个小丫头交待了几句,急匆匆出去了。
眼下的情形,她必须赶紧和老夫人禀报,再求得指示。
荣萱院里,长安侯夫人张氏也在。
秋月从看到李苒头一眼说起,做了什么说了什么,表情如何,甚至李苒从哪儿到哪儿走了几步,都说清楚了,一直说到李苒睡着了,她过来禀报。
“……老夫人,夫人,这位姑娘,”秋月的话顿了下,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份怪异的感觉,“有点儿吓人。”
“让周娥去侍候她?”陈老夫人看着张夫人道。
她的关注点可不在秋月说的李苒如何如何。
张夫人紧紧抿着嘴,没说话。
周娥是跟着侯爷冲锋陷阵的亲兵,有职位领俸禄,不是府里的仆从奴婢,她不会侍候人,她去,只能是去保护那位姑娘的。
“你回去吧,先好好侍候那位姑娘,别让她挑出毛病。”陈老夫人也想到了,沉默片刻,吩咐秋月。
“那周姑姑?”秋月迟疑道。
原本老夫人让她主理翠微居,现在侯爷又点了周姑姑过去,那翠微居该由谁主理?她可管不了周姑姑。
“她不是说过了,她不会侍候人。你只管做你的事。”老夫人有几分不耐烦。
秋月虽然觉得老夫人这句话等于没说,却不敢再问,曲膝应了,垂手退出。
“周娥的事,一会儿我跟侯爷说,翠微居的人都是从我这儿挑过去的,他要不放心,也是不放心我。你别多想。”陈老夫人看着张夫人道。
“嗯。”张夫人低低嗯了一声,沉默片刻,强笑道:“阿娘,他要护,就让他护着吧,一个姑娘家,已经十七了,一年两年嫁出去,也就不相干了。”
“唉,”陈老夫人叹了口气,“你总是比我看得开,也是,那就早点打发她出嫁,嫁的远远的。”
(点击下方免费阅读)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
大牛时代配资-股票配资学习-正规的股票配资网-新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